Saturday, November 27, 2010

Caligraphy

象形字典: http://www.vividict.com/
篆书
篆,本是小篆、大篆的合称。
大篆,狭义专指籀(zhòu)文。广义指甲骨文、金文、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。
小篆,又称秦篆,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,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,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。古人认为篆书为苍颉(jié)所造,但不可考。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,逐渐开始定型〈轮廓、笔划、结构定型〉,象形意味消弱,使文字更加符号化,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,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。

隶书;隶书也叫“隶字”、“古书”。是在篆书基础上,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。即小篆加以简化,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,便于书写。隶书的出现,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,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,奠定了楷书的基础。“隶变”的意义十分深远。它使中国的象形文字进入由点画组成的方块字,它把象形文字需要的弧曲线条统统变化为规整的点画波挑,字形由纵长变成横势的扁方形,这实在是人类文化的一大进步。隶书结体扁平、工整、精巧。到东汉时,撇、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,轻重顿挫富有变化,具有书法艺术美,风格也趋多样化,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。

楷书:楷书也叫正楷、真书、正书。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,更趋简化,字形由扁改方,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,横平竖直。《辞海》解释说它“形体方正,笔画平直、可作楷模。故名。”楷书始于汉末,通行至今,长盛不衰。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,所以称为楷法,一直沿用至今。

从字体结构和书写方式来看,这三种书法比较平稳,属于静的艺术。

草书: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。《说文解字》中说;"汉兴有草书"。草书始于汉初,其 特点是:存字之梗概,损隶之规矩,纵任奔逸,赴速急就,因草创之意,谓之草书。当时通用的是“草隶”,即潦草的隶书,后来逐渐发展,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书法形式。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、笔画连绵。

行书:是介于草楷之间之间的一种字体,字形灵活,书写便利。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,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,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,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。《宣和书谱》中说:“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,草几于放,介乎两者间行书存焉。”意思就是隶法解体后,写得近于谨严些的就成了真书,写得近于奔放些的就成了草书。楷法多于草法的叫“行楷”。草法多于楷法的叫“行草”。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。

行书、草书运动感很强,是一种动的艺术。

No comments: